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研究员

胡古今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3-11-13|| 【关闭窗口】 【打印】

胡古今,理学博士,1964年生于安徽绩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特性,先进光伏材料、器件与物理,结构功能铁电薄膜材料、物性及应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8项。作为骨干,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的研究任务。

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授权9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3.5的有10篇。是Cryst. Growth DesJ. Am. Cera. SocAppl. Phys. LettJ. Appl. PhysJ. Appl. Phys AIEEE Tran. Ele. Dev. Appl. Surf. Sci.等国际杂志的审稿人。2006年和2011年发表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被全文收录于美国陶瓷学会出版的《Progress in Nanotechnology : Application》丛书中。培养博士生6名,博士后3名,已毕业的4名博士生均以5票全A的成绩通过博士学位答辩,且获得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优秀博士论文称号。

代表性学术成果:1、发展了周期性铁电多层膜的制备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不易将铁电物质制作成周期性有序结构的难题,开创了铁电低维结构功能材料及物理和应用研究的新方向。2、阐明了周期性铁电薄多层膜的形成机制,发现四方铁电相的存在和聚合物的择优分布与高温分解是层状薄膜形成的根本原因。该项结果对了解混合物体系产生相分离的条件及其规律,解释薄膜形貌演化及其多样性具有参考作用。3、发现PZT多层膜中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介电弛豫过程,揭示了它们对应的电极化机制:空间电荷极化与缺陷偶极子Ti3+-Vo对交变电场的响应。提出的极性缺陷复合体Ti3+-Vo通过电荷转移而产生或解离的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高频介电损耗的动态变化特性。该项研究结果对了解铁电材料的极化疲劳与恢复机制,缺陷弛豫动力学以及介电损耗的动态变化行为等科学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Copyright 2003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沪ICP备05005482号